19日上午10時,室外溫度38℃,武漢鋼鐵廠氧氣有限公司到年檢期限的氧氣球罐內最高溫度達到69.5℃,武漢市鍋檢所容器檢驗二室8名鍋檢員穿戴10公斤重的工裝、設備,在氧氣球罐內每半個小時一輪換排查隱患。他們說,不能耽擱企業(yè)生產(chǎn),如此作業(yè)“習慣了”。
進入球罐前,記者用電子秤稱重發(fā)現(xiàn),鍋檢員必須穿戴的工裝以及超聲波檢測儀等設備加在一起重約10公斤。
記者穿戴專用工裝跟隨鍋檢員進入球罐內看到,這是一個直徑17米,用來儲存氧氣的球罐。球罐上下部各有一個直徑45cm的孔洞,鍋檢員們由此進入球罐內部,通過內部提前搭設好的腳手架對內壁進行裂縫和厚度檢驗。
置身球罐內底部,仿佛進入了一個巨大的蒸籠,記者手中的溫度計顯示:44℃。當?shù)竭_球罐內頂部時,溫度計顯示69.5℃。不到5分鐘,記者感覺胸悶喘不上氣,被鍋檢員立即帶出球罐。
正當記者準備走出球罐時,一名檢驗員說:“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裂縫!”隨后,他立即做了標記,再進行檢驗。檢驗員鄭連學說:“裂縫用肉眼看不出,必須用磁粉探傷機在每一個焊縫處和熱應力部位進行檢測,必須做到每一厘米都不能漏掉。裂紋如果沒有被發(fā)現(xiàn),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擴大,造成氧氣泄漏,后果將不堪設想!
據(jù)了解,球罐的焊縫處總長度達270米,熱應力部位達60多個,鍋檢員需要3天時間對每一個部位進行仔細檢查,直至隱患消除。
除了罐內,球罐表面同樣需要檢測。離開球罐內部,記者跟隨鍋檢員爬上在球罐外部搭設的腳手架來到球罐中部,此時溫度計顯示溫度為56.8℃。兩名鍋檢員正在對球罐表面進行超聲波測厚,如果測量厚度與標準參數(shù)出現(xiàn)誤差,則會進行進一步確認檢測。
經(jīng)過近半小時的體驗,記者身上所穿的工裝早已濕透。
在檢驗過程中,59歲的于凱敏從球罐里兩進兩出,每次出來休息時,臉都熱得通紅,豆大的汗珠順著臉上的皺紋往下流。工作已經(jīng)33年的于凱敏說,雖然天氣熱,但工作量大,任務重,必須在規(guī)定的時間內完成檢驗排除隱患。
長年待在鍋爐、球罐內,高溫、缺氧的工作環(huán)境對鍋檢員而言,早已是家常便飯。36歲的黃建良是武漢工程大學化工機械專業(yè)的碩士生,在鍋檢所工作了10多年,“選擇了這份職業(yè)就要去熱愛,做一行就要精一行,而且通過慢慢接觸、熟悉后,現(xiàn)在習慣了,也沒覺得有那么苦”。
高溫一周以來,武漢市鍋檢所出動200余人次,奔赴在各大檢驗現(xiàn)場。對武漢漢口綠色能源有限公司、武漢長力玻璃有限公司、武船重工等重點企業(yè)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進行檢驗,檢驗設備150余臺。